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师生在炎帝神农大典演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4日讯 “承编钟礼乐,奏华夏正音。”6月13日,时值农历四月廿六炎帝华诞,癸卯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炎帝故里随州举行,各界代表及嘉宾2500余人齐聚烈山,缅怀始祖功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武汉音乐学院46名师生组成的青年编钟乐团现场演奏《齐鼓鸣钟》《三献礼》《炎帝大歌》等曲目,为炎帝神农大典增添浓郁的荆风楚韵。
武音青年编钟乐团师生在炎帝神农大典演奏。
(相关资料图)
当日上午8时25分,铿锵的编钟、庄严的礼乐在烈山之上缓缓响起,拉开了大典序幕。担任开幕演奏的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全体师生,以精湛的技艺奏出了华夏儿女对炎帝神农功绩的敬仰和缅怀,赢得现场代表、嘉宾赞誉。
大典共包括起鼓鸣钟、恭启圣门、点燃新火、敬献花篮、香敬始祖、恭读颂文、共拜始祖、唱诵始祖、瞻仰圣像九项仪程。炎帝因“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等八大功绩,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癸卯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是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奏现场。
武音青年编钟乐团艺术总监谭军教授带队前往炎帝神农大典,他告诉记者,“金石之乐”曾被奉为华夏正声。鼎盛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宫廷音乐,以其钟鼓谐鸣,雅俗共存,集歌乐舞一体,兼收八方风土,形成了赋有南方文化个性的“乐之为乐、有歌有舞”“典雅纯正、肃穆庄严”“金声玉振,雅俗共赏”的楚国宫廷综合性音乐艺术。
1978年夏,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了一套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共65件,呈上、中、下三组悬挂式排列,每钟可同时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乐音,其音域共五个半八度。这是迄今中国古代乐器中音域最宽、最完整、最早具有十二半音音阶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良好的音乐性能,丰富的乐律铭文,以及所呈现的“一钟双音三度音程”音响,被学者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演奏现场。
在此背景下,武汉音乐学院于2000年在全国高校首开“编钟古乐演奏”课程,以中乐系学生为主体,创立了旨在展示编钟古乐教学、科研以及艺术实践成果的“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乐团根据楚国历史典故,改编古曲演练,此次炎帝神农大典演奏的3部曲目,是典型的祭祀音乐,强调音乐与礼仪的高度结合,体现出庄重、肃穆。也有自创曲目,如《钟鸣九天》等。
现场演奏。
乐团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楚天新韵”“钟鸣随州”“钟鸣武音”等多场编钟专场音乐会,相关指导教师曾受邀在香港会展中心为回归庆典演出,还在香港演艺中心音乐厅、北京人民大会堂、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伦敦皇家罗伯特音乐厅、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等地进行了多场演出。乐团所到之处,广受听众欢迎。2017年,乐团艺术总监谭军教授受中央电视台邀请,携青年编钟乐团荣登《国家宝藏》栏目。2019年,乐团受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创演大型编钟与鼓吹乐《钟鸣九天》,获巨大成功,被称为当晚最耀眼的节目。
武音青年编钟乐团部分师生合影。
谭军说,此次受邀参加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大典活动,是该乐团自2014年以来第7次受邀参演。历届队员们都以虔诚敬畏之心、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彩的表演、完美的呈现,受到主办方高度赞誉,为弘扬荆楚文化、传承编钟礼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青年编钟乐团的队员们秉承“乐有八音,人有八德”之古训,将继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将其打造成亮丽的文化名片。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通讯员曹玉琼 摄影:谭军)
【编辑:丁翾】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